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SPD(醫用物資智能化管理及物流服務)項目。實踐表明,SPD模式對于醫院提質增效和精益管理成效明顯。
在醫療服務效率方面,SPD服務商可提供院內運營人員,協助流程管理,減少科室工作量,讓醫護人員可專注于臨床服務。
在庫存管理與資金效率方面,SPD 模式通過「零庫存」或「低庫存」管理,減少醫院靜態儲備需求,實現「隨用隨補」,降低倉儲壓力和資金積壓。提升資金周轉效率,使得資源配置更優,尤其對高值耗材管理效果顯著。
在信息化與精細化管理方面,SPD模式可實現耗材從采購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動態監控庫存和使用流向;自動生成補貨計劃、優化配送路徑,減少人工干預和差錯。
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例,該院以SPD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智慧化轉型,構建「云倉+中心庫」智慧物流體系;通過業財融合與智能化手段,將耗材管理從傳統的「成本中心」轉化為「價值中心」。
通過調研15家醫院、6大服務商,解析4組不同運營模式的利弊,該院以深度調研支撐全流程科學決策,按照「市場調研→參數制定→多科室協同→智能物流建設一體化推進」的路徑形成三級管理閉環。
該院以智能技術驅動精細化管理創新,構建院內UDI數據庫,實現「一物一碼」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云倉管理、機器人配送、手術室智能套包,打造「主動補貨—智能分揀—無人值守」的耗材流轉閉環;該院數據治理先行,清洗2000余條無效字典數據,重構456家供應商基礎字典數據,奠定業財數據同源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解決科室二級庫「最后一公里」損耗痛點,該院持續探索低值耗材三級庫房管控,實現三級庫房縱深管理;并在規劃建設「SPD+DRG」綜合數據分析平臺,實現耗材消耗與病種成本、醫保支付的智能關聯分析。
與此同時,SPD模式也可能導致醫院管理權弱化,產生責任風險。因為耗材管理多由SPD服務商主導,醫院對庫存、質量的主動監管能力下降;而如果醫院過于依賴第三方服務商,可能形成排他性合作,增加長期運營風險,并存在系統數據泄露或統方風險。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