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零售業,胖東來無疑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這個起源于河南許昌的本地商超品牌,憑借對顧客極致的尊重和對員工深切的關懷,成為了眾多企業爭相學習的榜樣。人們不僅記住了它商品的高性價比和服務的溫度,更記住了它所傳遞的價值理念:"以客戶為中心,以員工為核心,以口碑樹品牌"。
按照服務管理理論,醫療行業是可以向零售服務行業,以及航空業、銀行業、互聯網也等學習。我國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的醫療服務機構,在行政壟斷事業單位加持下,盡管標榜"以患者為中心",卻在制度設置、服務流程乃至文化氛圍上,突出以機構為中心、以管理為導向、以效率為首的痕跡。這種偏差,正是醫患關系日益緊張、服務體驗不佳、員工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
那么,醫療行業是否能學習胖東來,從中汲取經驗?我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本文試圖從三個維度進行探討:理念重塑、流程再造、人本回歸,希望為醫療行業的服務改革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考與建議。
一、理念的重構:堅持以人為本
"以患者為中心"是醫療服務的基本理念,幾乎所有醫院在宣傳時都在強調。但現實中,患者往往面對的是復雜的就診流程、冗長的排隊時間、冷漠的服務語言、千篇一律的問診路徑。很多醫療機構在制度設計時,以醫院運轉效率為優先,忽視了患者作為"人"的整體體驗。
相比之下,胖東來所倡導的"客戶第一"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深入到每一個細節的管理哲學。顧客有任何不滿都可以無條件退貨;員工不適應崗位可以申請調崗;門店可以暫停營業進行服務整改。每一個制度和流程的出發點,都是讓人感受到"尊重"。
對醫療機構而言,"以人為本"的第一步,是重構服務理念,將"患者"作為有情緒、有痛苦、有需求的完整個體來看待,而非冰冷的"病例號"或"服務對象"。這要求醫院管理者傾聽患者聲音,理解他們在就醫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從"理念"層面推動人性化服務改革。
二、流程的重構:堅持患者優先
醫療服務的本質,是在有限資源下進行的高復雜度、人高度參與的服務行為。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很多醫院的流程,是"為制度而制度",而非為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便捷與體驗而設。
比如,掛號、候診、繳費、取藥、檢查,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需要重新排隊、反復溝通,甚至不同樓層來回奔波。而很多制度,比如過于嚴格的績效考核、考勤打卡、投訴處理機制等,也常常讓醫護人員疲于應付、陷于行政事務。
胖東來在流程設計上,有一個顯著特點--服務導向。流程的存在,不是為了限制人,而是為了讓人更輕松地完成服務交付。比如,面對顧客投訴,員工可以直接做主賠付,無需層層上報;面對高峰時段,安排專人引導顧客,化解排隊焦慮;門店布局更是經過反復推敲,以客戶動線和體驗為出發點。
醫療行業應借鑒這一"流程以人為友"的思路。比如,推行一站式服務中心,整合掛號、繳費、檢查預約等多個環節;引入智能導航與導醫機器人,幫助患者快速了解就醫路徑;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婦設置綠色通道;在重癥門診和住院部設置人文關懷崗位,提供心理疏導、陪護服務等,醫療服務的溫度才能顯現。
三、價值回歸:呵護醫護人員
在胖東來的體系里,員工是系統的核心。他們不僅享有超行業的工資待遇,還享有帶薪休假、心理支持、家庭支持計劃,甚至還有"職業倦怠期"調休制度。正是這種深度的員工關懷,讓員工愿意長期留在企業,也愿意將更多情感投入到服務中。
而在醫療系統中,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卻普遍"高壓、高負荷、低幸福感"。加班成常態、休息成奢侈、醫患沖突頻發、職業認同感不斷被稀釋。大量醫務工作者在"救人"與"自我耗竭"之間苦苦掙扎,職業倦怠甚至抑郁、離職成為現實問題。
醫療行業要構建可持續服務體系,必須將"員工幸福"提升為戰略目標之一。這不僅是職業倫理的體現,更是提升患者滿意度的根本前提。
為了真正提升醫療服務的專業性與同理心,醫院管理需從制度層面著手,系統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與職業體驗。首先,應優化薪酬待遇結構,提升基礎工資在整體收入中的比重,減少對績效獎金的過度依賴,從而增強醫護人員的收入穩定性。其次,引入人文關懷制度,通過設立心理健康支持機制,鼓勵職業發展規劃,為醫護人員提供清晰的成長路徑與發展空間。同時,營造"尊重醫護、信任醫護"的文化氛圍,減少非理性投訴和懲罰機制濫用,增強職業尊嚴感。在工作安排上,應探索AI輔助排班系統,合理調配夜班強度,保障醫護人員基本生活質量。唯有如此,醫護群體才能在醫院內真正獲得尊嚴感與成就感,進而推動醫療服務質量的持續提
四、構建"患者滿意 + 員工幸福"的雙循環價值體系
胖東來能走出一條與主流零售業不同的道路,靠的不是資本運作,也不是流量營銷,而是一種以人為本、價值驅動的企業哲學。這種哲學最終凝結為品牌口碑,形成了"客戶滿意-員工有動力-服務更好-客戶更滿意"的正向循環。
醫療行業也應追求這樣的"雙循環"機制:一方面,通過服務創新、流程優化,讓患者感受到關懷、便利與尊重,從而重建社會對醫療行業的信任;另一方面,通過制度改革與文化重塑,讓醫護人員獲得職業幸福、心理滿足與持續成長的空間,從而驅動服務質量的提升。
這種"雙循環"最終將匯聚成一種新的組織力量:以人性化服務為品牌標識,以員工忠誠度為核心資產,以患者口碑為市場影響力,實現醫療機構社會價值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五、未來期望:出現醫療界的胖東來
盡管胖東來不屬于醫療行業,其所面對的經營環境、業務模式、法律責任與行業規范都有本質區別。但它所代表的一種價值取向--"商業可以有溫度""服務可以不冷漠""制度可以以人為本"--對于醫療行業而言,卻是一面可貴的鏡子。
我們認為,醫療行業的未來,不僅僅以技術領先,特別需要從價值觀出發。醫療行業之所以需要學習胖東來,并非要模仿其所有細節,而是要從中汲?。⒆鹬厝?、相信人、成就人"的哲學力量,重建醫療服務的道德地基。
在AI、大數據、互聯網醫療、商業醫療保險等新變量不斷介入的當下,醫療服務的未來將更加復雜。唯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回歸"以人為本"的初心,醫療行業的現代化才不會淪為技術主義的冷冰冰改革,而是真正帶來"患者滿意、員工幸福、社會信任"的共同價值。
寫在最后
胖東來的成功,折射的是一種溫暖而堅定的企業價值信仰;而醫療行業的改革,正需要這種信仰的照耀。用"以客戶為中心"的鏡子,反照"以患者為中心"的真實差距;用"以員工為核心"的經驗,檢視"醫護是最寶貴資源"的實際落地;用"品牌靠口碑"這條慢而穩的路,重塑醫療行業的公共信任。
今天的醫療行業,真正撥亂反正,進入"好人時代",我們也正在全國尋找,希望醫療機構能夠創新"以人為本"的新路徑,學習胖東來將服務做到極致,獲得患者的絕對信任!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