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DEXA) 是一種用于測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醫學影像設備,被廣泛認為是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以下是對其核心知識的系統介紹:
一、工作原理
雙能X射線技術
設備同時發射兩種不同能量的X射線(通常為低能和高能),通過檢測不同組織(如骨骼、肌肉、脂肪)對X射線的吸收差異,精確區分骨組織與其他軟組織,從而計算骨密度。數據計算
通過對比X射線穿透前后的強度變化,結合算法生成骨密度數值,結果以T值(與健康年輕人對比)和Z值(與同年齡、性別、種族人群對比)表示。
二、核心臨床應用
骨質疏松癥診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T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
評估骨折風險(如髖部、脊柱等關鍵部位)。
疾病監測與療效評估
跟蹤骨質疏松治療(如雙膦酸鹽類藥物)的效果。
監測激素異常(如甲亢、庫欣綜合征)或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對骨骼的影響。
身體成分分析(部分高級機型)
測量體脂率、肌肉量及分布,輔助代謝性疾病或營養評估。
三、優勢特點
高精度與低輻射:輻射劑量極低(約1-10μSv,相當于日常環境暴露1天),安全性優于CT。
快速無創:全身或局部掃描僅需5-20分鐘,無需注射造影劑。
定量分析:提供客觀數值(g/cm2),支持動態對比。
四、適用人群
高危人群篩查
絕經后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
有骨質疏松家族史或低體重(BMI<18.5)者。
長期服用激素、抗癲癇藥物或接受放化療者。
疑似癥狀者
不明原因腰背痛、身高縮短(提示椎體壓縮骨折)。
輕微外傷后骨折(如跌倒后腕部骨折)。
五、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
檢查前準備
移除金屬物品(如腰帶、首飾),避免影響結果。
近期接受鋇劑造影或核素檢查需間隔48小時以上。
操作過程
平躺于檢查床,保持靜止,設備臂沿身體移動掃描。
常用掃描部位:腰椎、髖關節、前臂。
禁忌癥
妊娠期女性(除非緊急情況)。
嚴重肥胖(部分設備承重上限約130-160kg)。
六、與其他骨密度檢測技術的對比
技術 | 優點 | 局限性 |
---|---|---|
DXA | 金標準、精準定量、低輻射 | 設備成本高、需專業操作 |
QCT | 三維成像、區分皮質/松質骨 | 輻射較高、價格昂貴 |
超聲骨密度 | 便攜、無輻射 | 精度較低,僅限跟骨/指骨篩查 |
七、發展簡史
1980s:DXA技術取代單能X線吸收法(SXA),提升準確性。
1990s:成為WHO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工具。
21世紀:向快速掃描、三維成像及多部位分析發展。
八、注意事項
報告解讀需結合臨床病史(如骨折史、用藥情況)。
兒童青少年需使用專用Z值參考數據庫。
定期校準設備(每日質控+年度專業校準)以確保結果可靠性。
通過DXA檢查,可早期發現骨量流失,指導干預以降低骨折風險。若檢測結果異常,建議結合血鈣、維生素D等實驗室檢查及生活方式調整(如補鈣、抗阻力訓練)進行綜合管理。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